iso9000标准是如何来的,iso9000标准是如何构成的
ISO9000标准的标准由来?
ISO/TC176/SC2(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负责起草的
任何标准都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客观因素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产生,ISO9000亦是如此。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顾客需要把自己的安全、健康、日常生活置于“质量大堤的保护之下”;企业为了避免因iso三体系认证质量问题而巨额赔款,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世界贸易的发展迅速,不同单位、企业之间在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和贸易往来上要求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现代企业内部协作的规模日益庞大,使程序化管理成为生产力发展本身的要求。这些原因共同使ISO9000标准的产生成为必然。
ISO9000标准里合格品是如何定义的?
ISO9000标准里合格品:负责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咨询的认证咨询机构都是经过单位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iso三体系认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咨询证书,并且有认证咨询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iso三体系认证乃至优秀iso三体系认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 促使企业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
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是建立iso三体系认证化质量体系。书面规定了必须的质量要素内容及实施程序。要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验证人员都必须按iso三体系认证执行并加以记录。标准的实施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与世界等同。
● 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iso三体系认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因此,要想使您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强化质量管理,提高iso三体系认证质量。
● 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 其比例关系为:1:10:100(员工教育成本是预防成本,质量检验成本是鉴定成本,不合格品费用是失败成本。)以上比例意味着投入一元钱做质量的事先预防,将减少10元的检验费用,减少100元不合格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在质量控制上投入最大的预防成本和适当的鉴定成本,建立更稳定的质量保证基础而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失败成本,创造企业最大利润。
● 满足客户要求,赢得用户信赖,扩大市场份额。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社会和用户对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已经不能满足于只凭抽检而证明的合格iso三体系认证,他们要求iso三体系认证从原材料到最终服务的全过程都是受控的,要求生产者对质量有更高的承诺和切实的验证手段。ISO9000族标准迎合了质量时代的需要。
● 取得市场通行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不可逆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市场竞争的规则在逐步统一。ISO9000族标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的基本要求,要取得国际市场甚至国内市场的准入证,就必须踏进质量认证咨询这道门槛。
● 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
第三方认证咨询的方式和特点,使企业的知名度及声誉得以大大提高,特别是国际互认的实现,更使企业的这种无形资产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咨询充分升值,长远效益不可限量。
● 全员素质发生质变。
尽管市场经济的压力使每个企业家有了切肤之痛,但企业员工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都尚未发生质变。通过实施ISO9000族标准,理解工业化单位从几百年市场经济运行中总结出的管理经验,促进职工观念的转变,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游戈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成功关键。
● 有效地避免iso三体系认证责任
各国在执行iso三体系认证品质法的实践中,由于对iso三体系认证品质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单位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品质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按照各国iso三体系认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咨询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iso三体系认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1.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1.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1.3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iso三体系认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1.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注1:顾客报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注2: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1.5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iso三体系认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2.有关管理的15条术语:
2.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组要素
2.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2.3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2.4质量方针:由组织的较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注1: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2.5)提供框架。
注2:本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见0.2)。
2.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注1: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2.4)制定。
注2:通常对组织(3.1)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2.6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2.7较高管理者:在较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2.8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2.4)和质量目标(2.5)以及质量策划(2.9)、质量控制(2.10)、质量保证(2.11)和质量改进(2.12)。
2.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地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2.10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2.11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2.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2.13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2.14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2.15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3.有关组织的7条术语:
3.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注2:组织可以是公有的或私有的。
3.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3.3基础设施: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3.4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3.5顾客:接受iso三体系认证的组织或个人
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3.6供方:提供iso三体系认证的组织或个人
示例:制造商、批发商、iso三体系认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
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注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
3.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示例: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工会、合作伙伴或社会。
注:一个团体可由一个组织或其一部分或多个组织构成。
4.有关过程的和iso三体系认证的5条术语:
4.1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注3:对形成的iso三体系认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4.2iso三体系认证:过程的结果
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iso三体系认证类别: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许多iso三体系认证由不同类别的iso三体系认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外供iso三体系认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iso三体系认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iso三体系认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iso三体系认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iso认证公司)。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iso三体系认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件通常是有形iso三体系认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iso三体系认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4.3项目:由一项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4.4iso认证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iso三体系认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4.5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5.有关特性的术语4条。
5.1 特性
可区分的特性
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注3: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
——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
——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
——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
——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
——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
——功能的(如:飞机的较高速度)。
5.2 质量特性:iso三体系认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5.3 可信性: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5.4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注1:当考虑iso三体系认证时,可追溯性可涉及到: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加工过程的历史;
——iso三体系认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6.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3条:
6.1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6.2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6.3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6.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6.5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6.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注1: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注2: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6.7返工:为使不合格iso三体系认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8降级:为使不合格iso三体系认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6.9返修:为使不合格iso三体系认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10报废:为避免不合格iso三体系认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11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的许可
6.12偏离许可:iso三体系认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6.13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7.有关iso三体系认证的术语6条。
7.1 信息:有意义的数据
7.2 iso三体系认证: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示例:记录、规范、程序iso三体系认证、图样、报告、标准。
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一组iso三体系认证,如若干个规范和记录,通常被称为“documentation”。
注3:某些要求(如易读的要求)与所有类型的iso三体系认证有关;然而对规范(如修订受控的要求)和记录(如可申报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7.3 规范:阐明要求的iso三体系认证
注: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如:程序iso三体系认证、过程规范和试验规范)或与iso三体系认证有关(如:iso三体系认证规范、性能规范和图样)。
7.4 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iso三体系认证
注:为了适应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质量手册在其详略程度和编排格式方面可以不同。
7.5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iso三体系认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iso三体系认证
注1: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那些质量管理过程和iso三体系认证实现过程。
注2: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量手册的部分内容或程序iso三体系认证。
注3: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
7.6 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iso三体系认证
注1: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iso三体系认证,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
注2: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
8 有关检查的术语
8.1 客观证据: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
8.2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8.3 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8.4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注1:“已验证”一词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
注2: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将新iso认证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iso认证规范进行比较;
——进行试验和演示;
——iso三体系认证发布前的评审。
8.5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8.6 鉴定过程:证实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的过程
8.7 评审 :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示例:管理评审、iso认证和开发评审、顾客要求评审和不合格评审。
9.有关审核的术语12条。
9.1 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的过程
注: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GB/T 19001和GB/T 24001-1996)的认证咨询或申报。
当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这种情况称为“一体化审核”。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
9.2 审核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9.3 审核准则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9.4 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9.5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9.6 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9.7 审核委托方 :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个人
9.8 受审核方:被审核的组织
9.9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9.10 审核组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
注1:通常任命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为审核组长。
注2:审核组可包含实习审核员。在需要时可包含技术专家
注3:观察员可以随同审核组,但不作为其成员。
9.11 技术专家 :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
注1:特定知识或技术包括关于被审核的组织、过程或活动的知识或技术,以及语言或文化指导。
注2:在审核组中,技术专家不作为审核员。
9.12 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10.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6条。
10.1 测量控制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10.2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10.3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或检定、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iso三体系认证,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计量确认要求通常与iso三体系认证要求不同,并不在iso三体系认证要求中规定。
10.4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10.5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
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3.10.6 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控制体系的职能
ISO9000标准里合格品:负责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促使企业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是建立文件化质量体系。书面规定了必须的质量要素内容及实施程序。要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验证人员都必须按文件执行并加以记录。标准的实施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与世界等同。● 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因此,要想使您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 其比例关系为:1:10:100(员工教育成本是预防成本,质量检验成本是鉴定成本,不合格品费用是失败成本。)以上比例意味着投入一元钱做质量的事先预防,将减少10元的检验费用,减少100元不合格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在质量控制上投入最大的预防成本和适当的鉴定成本,建立更稳定的质量保证基础而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失败成本,创造企业最大利润。● 满足客户要求,赢得用户信赖,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社会和用户对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已经不能满足于只凭抽检而证明的合格产品,他们要求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服务的全过程都是受控的,要求生产者对质量有更高的承诺和切实的验证手段。ISO9000族标准迎合了质量时代的需要。● 取得市场通行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不可逆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市场竞争的规则在逐步统一。ISO9000族标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的基本要求,要取得国际市场甚至国内市场的准入证,就必须踏进质量认证这道门槛。● 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第三方认证的方式和特点,使企业的知名度及声誉得以大大提高,特别是国际互认的实现,更使企业的这种无形资产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充分升值,长远效益不可限量。● 全员素质发生质变。尽管市场经济的压力使每个企业家有了切肤之痛,但企业员工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都尚未发生质变。通过实施ISO9000族标准,理解工业化国家从几百年市场经济运行中总结出的管理经验,促进职工观念的转变,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游戈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成功关键。● 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各国在执行产品品质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品质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品质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1.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1.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1.3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1.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注1:顾客报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注2: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1.5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2.有关管理的15条术语:
2.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组要素
2.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2.3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2.4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注1: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2.5)提供框架。注2:本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见0.2)。
2.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注1: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2.4)制定。注2:通常对组织(3.1)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2.6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2.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2.8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2.4)和质量目标(2.5)以及质量策划(2.9)、质量控制(2.10)、质量保证(2.11)和质量改进(2.12)。
2.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地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2.10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2.11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2.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2.13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2.14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2.15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3.有关组织的7条术语:
3.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注2:组织可以是公有的或私有的。
3.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3.3基础设施: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3.4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3.5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3.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注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
3.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示例: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合作伙伴或社会。注:一个团体可由一个组织或其一部分或多个组织构成。
4.有关过程的和产品的5条术语:
4.1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4.2产品:过程的结果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外供产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动;——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4.3项目:由一项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
4.4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4.5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5.有关特性的术语4条。5.1 特性可区分的特性注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注3: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5.2 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5.3 可信性: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5.4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注1:当考虑产品时,可追溯性可涉及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加工过程的历史;——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6.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3条:
6.1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6.2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6.3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6.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6.5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6.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注1: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注2: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6.7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8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6.9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10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6.11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6.12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6.13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7.有关文件的术语6条。7.1 信息:有意义的数据7.2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示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一组文件,如若干个规范和记录,通常被称为“documentation”。注3:某些要求(如易读的要求)与所有类型的文件有关;然而对规范(如修订受控的要求)和记录(如可检索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7.3 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注: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如:程序文件、过程规范和试验规范)或与产品有关(如:产品规范、性能规范和图样)。7.4 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注:为了适应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质量手册在其详略程度和编排格式方面可以不同。7.5 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注1:这些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那些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注2:通常,质量计划引用质量手册的部分内容或程序文件。注3: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7.6 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注1: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注2: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8 有关检查的术语8.1 客观证据: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8.2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8.3 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8.4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注1:“已验证”一词用于表示相应的状态。注2: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变换方法进行计算;——将新设计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进行试验和演示;——文件发布前的评审。8.5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8.6 鉴定过程:证实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的过程8.7 评审 :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示例:管理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顾客要求评审和不合格评审。
9.有关审核的术语12条。9.1 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注: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外部审核包括通常所说的“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提供符合要求(如:GB/T 19001和GB/T 24001-1996)的认证或注册。当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这种情况称为“一体化审核”。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审核机构合作,共同审核同一个受审核方时,这种情况称为“联合审核”。9.2 审核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9.3 审核准则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9.4 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9.5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9.6 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9.7 审核委托方 :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个人9.8 受审核方:被审核的组织9.9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9.10 审核组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注1:通常任命审核组中的一名审核员为审核组长。注2:审核组可包含实习审核员。在需要时可包含技术专家注3:观察员可以随同审核组,但不作为其成员。9.11 技术专家 :提供关于被审核对象的特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注1:特定知识或技术包括关于被审核的组织、过程或活动的知识或技术,以及语言或文化指导。注2:在审核组中,技术专家不作为审核员。9.12 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10.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6条。10.1 测量控制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10.2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10.3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要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或检定、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计量确认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10.4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10.5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征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3.10.6 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控制体系的职能
如何施行ISO9000准标?
那就是你们要推行这个体系。这个里面三言两语没有办法回答。有一个整套的资料和流程。没有经验的话建议找咨询公司一起做。
如何实行ISO9000标准?
1、首先根据企业情况编制符合IS09000标准的质量手册和程序iso三体系认证(可自行编制或请咨询公司)及相关体系运行记录表格,并按程序iso三体系认证运行。
2、在专业机构培训内审员。
3、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3--6个月)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并就内部审核的不合格项进行整改。
4、约请具有资质的评审机构(审核公司)现场评审,审核通过后推荐认证咨询,等待发证。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然是标准,就是很多行业通用的精练的东西,强调的是一套系统的流程话的管理。各个过程都能处于可控状态。实行的话,有很多好处,可以把现在现在的管理系统化,流程化、制度化。 企业要实施的话,建议聘请好一点的咨询公司,从管理手册、程序iso三体系认证到支持性iso三体系认证给予指导,然后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做。 对企业,对个人都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首先需要了解标准;特别是主负责人,让他知道是什么东西。 至于如何实施,就是根据标准的要求在公司内部规范化管理,流程化管理。 好处:减少了随意处理的事件,规范了每个员工的操作,防止不必要的紧急情况的发生。 更直白一点,就是减少随意性,让工作在部门之间顺利完成,减轻总经理的 日常协调工作。 更深层的意义,就是把公司长期的经验积累在书面的东西上,防止出过错的地方再次出错。
ISO9000系列标准的来源。是那年。?
一九五九年,美国国防部为了解决武器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质量事故,颁布了美军军用标准MIL-Q-9858《质量保证大纲》。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质量保证标准的iso三体系认证。它要求军品承制企业制定和保持一个与其经营管理、技术规程相一致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根据不同iso三体系认证的需要发布了MIL-Q-45288《检验系统要求》,作为生产武器的质量保证标准。它规定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如iso认证、研制、生产、加工、装配、检验、维护、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质量。由于美国军品企业在推行质量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借鉴美国的做法,在1968年发布了AQAP-1NATO质量保证标准。同时英国国防部也在调查中发现,如果只对采购的iso三体系认证进行最终检验,难以使iso三体系认证质量令人满意。只有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需供方的质量保证作用。需方要详细说明采购要求,供方按需方提出的具体要求(体系和程序)进行管理、iso认证、生产和质量保证,使最终iso三体系认证在各方面持续满足需方的要求。因此,英国国防部在1970年将AQAP-1NATO北约质量保证标准采纳为质量体系标准,并在1973年作为国防标准实施。由于军方实施质量保证标准的巨大成功,英国根据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参照AQAP-1NATO和英国国防标准,在1979年制订和发布了一套BS5750英国单位质量保证标准。 BS5750:Partl-1979《质量体系—iso认证、制造和安装规范》;BS5750:Part2-1979《质量体系—制造和安装规范》BS5750:Part3-1979《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实验规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套标准,英国在1981年又发布了其使用指南:BS5750:Part4-1981《质量体系:BS5750:Part1使用指南》;BS5750:Part4-1981《质量体系:BS5750:Part2使用指南》;BS5750:Part4-1981《质量体系:BS5750:Part3使用指南》;英国单位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ISO9000系列标准形成的初步趋型。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日益形成,国际间的贸易竞争不断加剧,许多单位出于利益的考虑,运用技术壁垒,用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和质量体系提高iso三体系认证的质量,限制iso体系证书进口。在国际贸易成交之前,顾客不仅要对供方生产的iso三体系认证质量进行认证咨询,还要对其质量体系进行评价。以获得质量保证能力的信心和满足需求的证实。由于各国单位标准不尽相同,使得各国对质量体系的评审要求也不相同,极大阻碍了国际间的经贸往来,为此,英国标准化协会(BSI)向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它是非单位性质的国际机构,作为联合国及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咨询单位。)提议,制定统一的国际质量保证标准,ISO在1980年成立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专门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 TC176在参考了英国单位标准BS5750并总结各国质量保证的实践经验后,以BS5750为蓝本,在1986年6月正式发布了ISO8402标准,且 ISO/TC176在1987年3月正式发布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ISO8402—1986《质量——术语》;ISO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0—1987系列标准有:iso9001—1987《质量体系——iso认证/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1987《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1987《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ISO/TC176在1994年又根据各国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实践状况,对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形成ISO9000—1994版国际标准。目前已有90多个单位将其直接采用为单位标准。我国也等同采用了ISO9000-1994版系列标准,并用双编号GB/T19000-ISO9000正式发布下列单位标准: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其系列标准有:G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iso认证/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3—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GB/T19004—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为了更适用于各国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ISO/TC176在2000年又对ISO9000-1994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形成现行使用的 ISO9000-2000版国际标准。我国也等同采用了ISO9000-2000版系列标准,并用双编号GB/T19000-2000正式发布下列单位标准:GB/T19000"2000—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2000—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9000标准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随着iso体系证书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iso三体系认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咨询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iso三体系认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iso三体系认证技术要求的能力。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
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iso三体系认证)是“国际标准”。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iso三体系认证(包括服务iso三体系认证、知识iso三体系认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iso认证流程建议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
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
7、iso9001:198
7、iso9002:198
7、iso9003:198
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